教育背景 1、2014-2018,武汉大学 城乡规划专业 工学博士 2、2005-2008,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 管理学硕士 3、2000-2004,桂林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工学学士
研究领域
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城市空间结构与出行行为、GIS应用和旅游规划。如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是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旨在通过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设计,实现高效、低碳、公平的城市发展。具体内容:1. 空间规划与交通网络协同。通过高密度混合开发(如TOD模式)减少长距离通勤需求,提升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如就业-居住平衡),降低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2. 多模式交通系统整合。 将公共交通枢纽(地铁、BRT)与周边商业、居住功能紧密结合,形成“15分钟生活圈”。 推动共享出行、微交通与土地开发的衔接。研究重点:1. TOD(公交导向发展)的精细化研究。站点影响区内的密度、功能混合度与步行可达性优化。社会公平性:避免绅士化(Gentrification)导致的低收入群体边缘化。2. 低碳城市形态。 研究紧凑城市(Compact City)与蔓延(Sprawl)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阈值。绿色基础设施与土地开发的协同设计。3. 公平性与韧性。评估交通投资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可达性差异。气候适应:洪涝风险区交通与土地开发的韧性规划。研究特色与优势:跨学科融合。整合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方法,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1、Liu, Liwen; Rong Huang. A High-Speed Rail Facilitated Evolution of the City-Network Structure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 Evidence from Jiangxi Province,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5, 17:1-21.(SSCI二区) 2、刘莉文,黄建霞.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基于城市规划类核心期刊可视化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24,(02):70-76.(CSSCI) 3、Liu, Liwen; Zhang, Ming; The Impacts of High-Speed Rail on Regional Accessibility and Spatial Development-Updated Evidencefrom City-Cluster regions of Mid-Yangtze River[J]. Sustainability, 2021, 13(8):1-16.(SSCI二区) 4、Ziqi Liu, Ming Zhang, and Liwen Liu. 2021. Benchmark of the Trends of Spatial Inequality in World Megaregions [J]. Sustainability,2021, 13(11):1-21(SSCI二区) 5、Liwen Liu, Ming, zhang,Xutao.2020.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tool for land use planning for corridor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J]. Cities, 2020, 107(10):1-19.(SSCI 一区) 6、Liwen, Liu, Ming Zhang.Mo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Economic Productivity: Benchmarking the Impacts of HSR in City-Cluster Regions of China [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SSCI 一区) 7、刘莉文, 张明. 国外高速铁路对区域空间经济的影响研究及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1). (CSSCI) 8、刘莉文, 张明.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的影响[J].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4):76-81. (CSSCI)
专著及教材: 1、《居住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1. (主编) 2、《空间失衡(Spatial Inequality)问题的多尺度变异机理研究及基于高铁影响的实证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 (主编)
科研项目: 1、高铁对欠发达省域国土空间协调(Spatial Coherence)影响研究与政策启示-以江西省为例(项目编号:52368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2024.1-2027.12,主持,在研; 2、高铁影响空间失衡(Spatial Inequality)的多尺度变异机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项目编号:519082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20.1-2022.12,主持,结题;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 “一体两翼”城乡规划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改革课题,2024.12-2027.12,主持,在研; 4、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JXJG-21-2-9),城乡规划“四模块三融合三提升”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22.12-2024.12,主持,在研; 5、江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的研究与探索,2021.01-2023.01,在研,参与; 6、2019年江西师范大学“ 双万计划 ”一流课程培育:《居住区规划虚拟仿真实验》,主持,结题; 7、江西省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JXYJG-2019-058),基于产学研融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2019.12-2022.12,在研,参与; 8、2018 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结题; 9、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江西省教育厅,2019.11-2021.12,参与,第二; 10、“小城市(镇)组群智慧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5BAJ05B02), 2014.12-2018.12,参与,结题; 11、“基于可持续发展三要素的廊道式TOD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385/E080201),2014.09- 2017.12,参与,结题; 12、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建设指引研究,2015.07-2017.01参与,结题; 13、赣州古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白鹭村旅游开发为例;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Cl356),主持,结题; 14、赣州式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09044 2009-2010),主持,结题。 教学情况 1、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原理 2、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3、城乡规划学前沿理论 4、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5、乡村振兴与规划实践 6、总体规划设计 7、村镇规划与建设 荣誉与社会服务 个人荣誉: 1、2021年5月中国教育工会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批准获2019-2020年“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2、2021年5月中国教育工会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批准获2019-2020年工会积极分子。 3、2023年5月中国教育工会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批准获2021-2022年“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4、2025年5月中国教育工会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批准获2023-2025年“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5、2022年4月江西师范大学城建学院防疫期间线上优质课程一等奖。 6、2021年3月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荣获“优秀”。
社会服务 1、于都县祁禄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主持,在研; 2、于都县祁禄山镇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2021-2035)主持,在研; 3、安义县万埠镇8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1-2035)主持,在研; 4、贵溪市周坊镇11个“通则式”村庄规划(2021-2035)主持,在研; 5、安远县镇岗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主持,在研; 6、安远县镇岗乡7个“通则式”村庄规划(2021-2035)主持,在研; 7、丰城市湖塘乡湖塘村试点村庄规划,2019年,主持,结题;
专业资质 中国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证件号:GH20123600223),2010年至今。 |